點燃柴火
炊煙裊裊
觸碰泥土
與菌共生
在瀨戶內海的小豆島上,一個名為橡人的家族,融合古老的文化,回歸到原始、質樸的生活樣貌,過著與自然共生的生活。他們在小豆島上經營著旅宿、喫茶與小小的藝廊,創造了與現實生活平行的另一個世界,以「民族」的視角琢磨生活的樣貌,孕育出獨特而深邃的美意識。



多年前,hero在印度之旅後,自己開設了亞洲民藝品與香料奶茶的店鋪,後來遇見妻子bata,兩年後結婚,陸續迎來女兒葉與兒子野生的誕生,到後來狗狗sun的加入,hero的世界從自己一人轉化成「家庭」,漸漸的,他開始以「民族」的視角來琢磨與思考他們的生活方式,這也成為了hero想要搬遷到更親近自然之地的契機。因緣際會,hero在小豆島上遇見了百年的老屋子與舊倉庫,決定在此落地生根,整頓修繕期間,他們也度過了兩年的露營生活,最後建構出一個擁有旅宿、喫茶以及小小藝廊的空間。



「在野外遊玩、向自然學習;在野外生活、回歸自然。」
這是橡人搬到小豆島時,所立下的生活主題,與自然共生,能帶來豐富的收穫,選擇紮根於此地,承襲古老智慧,並以此為基礎,構築生活,正是他們期盼在小豆島所實踐的事物。

「我們並不是專業的廚師,也不是木工匠人,我們只是『生活的人』,我們的創作,就是我們的日常。」
橡人創作能量的根源,來自於家人們共渡的時光。實踐古代生活的同時,就需要盡可能地自給自足,透過不斷地摸索與實踐,找到了屬於橡人的風格。
-
木・㓛刀皓旦 Kunugi Hiroaki
「我在創作時,會想像一個虛構的原始民族,並設想他們的生活方式,然後在這個故事框架下,創作出他們會使用的器物。我的作品,是一篇屬於原始時代的故事。」
創造生活所需之物
㓛刀皓旦遊歷於東南亞與印度之時,感受到地方手工藝與生活之間的緊密連結,這給了他莫大的啟發。他的木刻創作源自於實踐古代生活的基礎需求,製作出生活中欠缺的物件,進而發展出自己的作品風格。
他並非單純地臨摹某個民族的雕刻風格,而是揉合了各地古老民族的哲學、美學與生活方式,試圖還原古代民族的思維。
與樹木的對話
㓛刀先生的創作方式是野性而直覺的,感受不同樹材的個性,透過對話來產生流動,想像它能夠變成什麼樣的作品,自然而然地牽引著雙手雕刻。
他的作品並非追求著數學上的對稱與均衡,而是一種自然形成的感知平衡,使我們在透過五感連結作品時,能夠感受到一種穩定的重心與和諧。
「我的作品並不一定是所謂使用方便的器物,它們可能是沉重、堅硬甚至帶著粗糙質感的,然而,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,它們會逐漸變得順手,並貼近生活,就像是由生活中的人親手製作的道具,而非師匠打造的精密器物。」
㓛刀先生喜愛舊物,並深受舊物影響。他認為舊物之所以美麗,不只是因為歷史和工藝,更因為其中蘊藏著生活的痕跡。生活的器物,隨著使用者的故事累積,也會展現出其獨特性。因此,他希望他創作的像是「木台」這類抽象作品,能讓使用者自由發揮,找到與自己生活美學的連結,當它被反覆使用並融入生活之時,最終也將展現出獨樹一幟的美。
成為作品後,仍擁有生命
木材受生長環境影響,就算是同一片土地上的同一種樹,也會成長為擁有自己個性的一棵樹。因此㓛刀先生不執著於深入研究某個木種,而是透過觀察與相處,來理解與感受木性,再根據不同樹木,讓作品順應木材的特性而自然誕生。
㓛刀先生未曾學習過正統的木工技法,他的技術都是透過自學與實踐累積而來。相較於技法的表現,他更注重傳統的思想,例如人與樹木的關係,以及古代木工使用生木雕刻的概念。
「生木雕刻」是一種使用未經乾燥的新鮮木材進行雕刻的技法,廣泛見於世界各地如非洲、印度和東南亞的傳統民族木工藝術。這種技法的優勢在於木材仍含有水分,較為柔軟,易於操作手工具雕刻。日本江戶時代時,僧人円空(Enkū)即是以生木雕刻佛像,歷經歲月乾燥後,木材自然開裂與變形,被視為「活的雕刻」,象徵著佛法與自然的結合。
樹木是一種擁有生命的材料,即便成為作品後,也會持續變化著——彎曲與裂痕,都是它與環境對話的方式,這些變化是不可逆轉的,我們能做的,是接受並欣賞這樣經年累月,與使用後留下的時間的痕跡。

-
衣・設計、染色 橡人 / 版型、縫製 杉本 典子
「過去的人們在田地裡耕作時,會穿著農作服。如果衣服破了,他們不會選擇購買新的,而是用刺子繡來修補,繼續穿著。這種珍惜物品、長久使用的精神,以及對使用者的關懷,都體現在民藝之中,而我認為這正是一種美。」
㓛刀在亞洲的少數民族村落旅行時,看到當地的人們自然而然地身著民族服飾,深刻地感受到服飾不僅僅是日常穿著,更是一個民族文化與精神的象徵,這片與土地、傳統緊密相連的景象,深深觸動了他。因此,當㓛刀為「橡人」這個虛構的民族構思服飾時,並非是刻意而為之,而是順應內心自然流露出的選擇。他們始終認為「衣著」並非僅是身體的包覆,而是維持身心平衡的重要媒介。
橡人衣物的設計靈感,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勞動。像是Kaburi,即是一種可直接套上的工作服,兼具著圍裙的功能。以及Shibori這樣適合農作與工務的褲子,在膝部特別加厚,並使用了刺子繡的技法來加強布料的耐久度。在製作衣物時,橡人僅選擇來自大自然的原生材料,如亞麻、大麻,以及手紡手織的苧麻等。他們也會使用採集來的植物和木屑,來進行草木染,賦予布料大地的顏色。
他們曾經思考,在這個充斥著成衣的時代,是否還有必要再去製作新的衣物?然而,當他們親身接觸到這些天然纖維,並與傳統工藝匠人交流後,他們更加確信,應當重新審視長纖維植物與天然素材的價值。他們希望透過橡人的衣物,來探索精神性與日常生活共存的可能,讓人重新感受到布料與身體、勞動、環境之間的關係,重拾過往人類與土地共存的方式,並將那些逐漸被遺忘的素材與技術,帶回日常之中。

-
橡
人
展
木與衣
Wood & clothing exhibition
展期|3.22 — 4.06 ・五、六、日預約制
時間|13:30 - 19:30
地點|山竹・台北民生社區
🚩橡人將於3/22在山竹與大家交流,這是他們一家人初次拜訪台灣,歡迎大家前來觀展、和他們聊聊天!
☞ 展覽為預約制,請點擊此連結預約觀展,預約成功後將提供完整地址。
-
Photographs by 橡人、小田雄大